客户端
举报
跟帖评论自律承诺
首页 ›› 内江本地

保护生物多样性,内江在行动——

时间:2024-05-22 15:18:54 来源:i内江



湖泊湿地焕发生机,珍稀动植物“落户”栖息……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内江生物多样性“家底”越发丰富。为提高市民对保护生物多样性重要性的认识,2024年5月22日,第24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当天,一场以“生物多样性 你我共参与”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在内江市大千园开展。
“生物多样性分为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3个层次……”活动现场,来自市生态环境局的志愿者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互动讲解等方式,向过往群众宣传讲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重要意义和保护措施,并呼吁广大市民自觉遵守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法规,养成文明生活方式,善待并保护野生动植物,积极争当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监督员和行动者。
强化宣传是内江市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其中一项举措。据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管理科负责人徐荣险介绍,线上利用生态内江微信公众号、微博和门户网站等平台,线下在高校、公共场所举行“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宣传活动,积极推送“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知识,悬挂宣传标语、发放宣传资料、播放宣传视频,引导群众形成保护生物和保护环境的共识。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近年来,内江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催生孕育生物多样性提供了良好条件,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工作稳步推进——
一方面,依托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城市驻点跟踪研究二期项目,内江市积极加强与中国环科院、四川省环科院等科研单位合作,将沱江水域水生态调查评估与修复作为二期研究的重要内容,进一步优化水生态监测网络,逐步摸清水生态“家底”和“族谱”,编制水生态数据清单,明确主要指示生物,最终形成沱江水域生物多样性成果。
另一方面,编制《内江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内江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实施方案》,分步实施5大类、25个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同时强化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和沱江流域禁捕工作,并与高校合作建立水生生物资源及其重要栖息地监测体系,开展相关监测工作。积极开展人工增殖放流,丰富水生生物多样性,累计向沱江流域内江段投放各类鱼苗147.52万尾。
此外,记者从市林业局获悉,内江各县(市、区)均建立保护地巡护责任制度、国有林场林区巡护制度、集体林巡护制度等八项制度。按照相关制度,监测人员野生动物集中分布地、迁徙觅食地等实行日常巡查、动态监测,并对栖息的重点区域,采取固定路线、固定点位的监测;对越冬候鸟进行重点监测。通过设立围栏、宣传牌,布设高清监控点位,开展无人机巡查等方式,为野生动物提供安全的野外生存环境。

记者:邹蕾
编辑:邓婉蕾
评论
川预审P4FD-R04F-062D-80J0号 | 网络视听许可证2306165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210005号 | 川新备 06-090011 | 蜀ICP备08002296号 | 川公网安备 51100202000151号
@ 2005 - 2022 www.scnj.tv     关于我们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链接 | 电话 0832-2119960 | 邮箱 sc-njtv@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