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期网络社区对话摘登
时间:2025-07-18 21:22:39 来源:i内江全龄友好型社会建设关乎每个家庭的幸福,涉及养老、托幼、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是提升城市宜居度和群众获得感的关键举措。
7月18日,由内江市委网信办主办的第93期“甜城连心桥·网络社区对话”如期举办,此次活动以全龄友好型社会建设为核心议题,广大网友积极参与,围绕适老化改造、普惠托育机构建设、医疗服务保障等热点问题踊跃提问,来自不同单位的嘉宾则结合政策规划和实际工作进展,对有关问题进行了细致解答。以下为对话内容摘登:
问:什么是全龄友好型社会?
答:一个关键词是“全龄”,即全年龄段群体,包括婴幼儿、儿童、青壮年、老年人;另一个关键词是“友好”,即对所有群体友好、满足所有群体发展需求,也就是说注重满足全龄段群体发展需求,特别注重满足妇女、残疾人、新就业群体、低收入群体等重点群体个性化发展需求,努力营造全龄友好、全民幸福的社会环境。
问:建设友好型社会,对于新就业群体有些什么友好政策?
答:内江市印发了《内江市关爱服务新就业群体若干举措》,从权益维护、职业保障、阵地建设、服务供给等多个层面推出关心关爱举措。例如“骑手友好社区”试点建设,推动骑手“进门难”问题动态清零,坚决杜绝“歧视性准入”“不合理收费”等问题。目前,万晟、邦泰等物业小区已在小区外划定专用停车区域方便骑手停车,并完善小区楼栋平面图,骑手扫码登记即可放行,简化骑手进出小区流程,并在小区内设立“共享休息站”,配备充电、饮水等设施,方便骑手休息、充电、饮水和阅读等,为骑手提供暖心服务。
据摸排统计,目前全市513个物业小区,骑手均可骑行或步行进入小区。如果骑手发现有新的“歧视性准入”和“不合理收费”情况存在,可以向社会工作、住建等部门反映。
问:对外卖骑手、快递员等户外高温工作的群体有什么关爱措施?
答:近期,针对持续高温天气,市委社会工作部等五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内江市关爱户外劳动者倡议书》,各行业部门联合开展“送清凉”活动,加强关心关爱,督促企业落实用工保障,实行错峰工作制,落实防暑降温各项措施,在站点、仓库等场所设置防暑降温休息区,配备空调、冰箱、饮水机等设备,足量提供绿豆汤、凉茶、矿泉水等清凉饮品及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防暑药品。全市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司机之家、骑手之家、城市管理综合服务驿站、工会驿站、青年之家、妇女之家等各类服务阵地常态化开放,为户外工作者提供纳凉、饮水等免费服务。近期,市委宣传部、市委社会工作部等部门在媒体上联合发布了服务阵地分布地图,可以搜索查看,各新就业群体和户外工作者都可以免费使用。
问:新就业群体要反映问题,有哪些方式?
答: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的问题可向交通运输部门“12328”热线反映;快递员的问题可向邮政部门“12305”热线反映;职工权益保障问题可向工会“12351”热线反映;劳动报酬、休息、职业伤害等劳动纠纷问题,可向人社部门新业态劳动纠纷一站式多元联合调解工作室(点)反映;综合性问题可向市委网信办“书记市长网上政务信箱”、市政公管办“12345”热线反映。
问:内江中小学有多少开了食堂?以后能全覆盖不?
答:市教育体育局近年来投入资金2.2亿元新建、改建中小学食堂242个。我市乡镇中心校以上学校和城区新建中小学基本都建有学生食堂。目前,全市城区无食堂学校40所,可通过新(改)建方式供餐的学校有29所。对于不具备新(改)建条件的11所学校,将根据学生家长的意愿和需求采取集中配餐或委托社会机构配餐。
各县(市、区)根据学校实际,计划用三年时间(2024-2026年)全面完成40所学校食堂供餐,2024年已完成5所食堂建设并投入使用,2025年、2026年将会完成12所无食堂学校的供餐。
问:孩子锻炼少,在预防“小眼镜”“小胖墩”,保障儿童身体健康上,内江有什么行动?
答:一是健全制度机制,印发《内江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责任清单》《内江市深入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责任清单》《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提升工作实施方案》,推出提升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七大行动”。二是落实课程保障,开齐开足上好体育与健康课,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高中阶段每周开设3节体育课,全市开课率达100%。全面落实“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要求。三是健全竞赛体系,健全“市-县-校-班”四级联赛机制,广泛开展校园普及性体育运动,定期举办青少年校园体育联赛。每所学校每学年至少举办1次综合运动会,每位学生每学年至少参加1项校级及以上的体育项目。四是完善师资配备和场地建设,配齐配足中小学体育教师,加强满足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需求的场地设施建设。五是做好健康监测,依托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平台,做好学生近视、肥胖、脊柱弯曲异常等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工作。
问:中小学生如果感觉心理压力大,想要寻求心理帮助,请问有哪些途径?
答:寻求心理帮助的途径其实是非常宽泛的,从广义上来说向父母求助,得到支持与帮助;向信任的朋友倾诉,得到理解与安慰等都属于寻求心理帮助。如果想要得到更专业的心理帮助,可以考虑以下途径:
1.向专业心理老师求助。目前,我市各县(市、区)均成立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学校有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并建设有心理辅导室,如果确实感到心理压力较大,内心困惑,可以预约心理老师,主动前往求助。
2.到正规医院精神科或精神专科医院就医。比如,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心理咨询门诊等。如果之前从来没有与心理老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员聊过的同学,建议先挂心理咨询科。
3.如果情绪崩溃,心理特别痛苦而又无法立即见到心理老师或去医院就医时,也可以拨打心理援助热线电话。市中区心理服务热线:0832-2098019、东兴区心理服务热线:0832-6218881、经开区心理服务热线:0832-2070296、隆昌市心理援助热线:0832-3990000、资中县心理服务热线:0832-5605620、威远县心理服务热线:0832-8223546
工作时间:工作日08:30-12:00,14:30-18:00
问:内江有老年助餐服务吗?
答:内江市已经在大力推进老年助餐服务,旨在解决老年人,特别是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吃饭难”问题。目前,我市多个地方都设置了助餐点。比如,市中区城西街道公园街社区助餐点,东兴区西林街道广汇社区、星桥社区助餐点,资中县水南镇助餐网络中央厨房,威远县严陵镇为老服务中心助餐点,隆昌市古湖街道春光路社区助餐点等等,助餐点的所有饭菜都由中央厨房统一制作,每周菜单提前公布,卫生和营养都有保障,一餐12元左右,老人在家门口就能吃上新鲜热乎的饭菜。可以去居住地的社区居委会或者街道的养老服务站点现场咨询。我们还在不断扩大服务覆盖面,今年将在资中县和经开区各新建1个老年助餐服务网络。
问:家里老母亲腿脚不利索,卫生间洗澡怕滑倒,起身也没个支撑。听说政府有家庭适老化改造,具体政策是什么呢?
答:为改善老年人居家照护条件,提高老年人居家生活质量,内江市专门开展了老年人家庭智能适老化改造工作。适老化改造包括无障碍改造、防跌倒处理、适老用品配置等基础适老化改造,以及安装烟雾报警、燃气报警、紧急呼叫、智能监控、门磁感应等智能化设备。对于分散特困老年人家庭、低保老年人家庭、低保边缘老年人家庭、刚性支出困难老年人家庭,以及高龄老年人家庭中的失能老年人家庭这五类家庭,每户最高能给到3000元的补贴。
符合条件的困难老年人家庭可以向户籍所在地的乡镇政府或者街道办提出改造申请,确定纳入改造范围之后,民政部门会安排专业人员上门评估,对老年人的实际需求进行沟通,确认好方案后进行改造,后期还会安排上门回访,收集反馈意见,保证适老化改造服务的可持续性。
问:现在生育政策非常好,但是家里娃多了就带不过来,想了解下内江有什么举措,来解决托育难、托育贵的问题呢?
答:市委八届十次全会印发决定,将加快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作为重要措施并明确了具体的发展目标,将从“托得起”“托得好”两个方面来使劲,分托大班、托小班、乳儿班等班级来明确普惠托育服务的管理和收费价格,降低家庭入托成本。为方便育儿家庭根据自己家里的需要,选择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服务,真正让更多家庭“托得起”;还鼓励和支持在内江的职业院校开设婴幼儿照护服务相关专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为托育服务提供专业人才。同时,将建好用好市、县两级的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加强市县两级“婴幼儿照护服务中心”网络建设,把推拿、中医、疾病防治等医疗卫生技术服务延伸引进到托育机构,并通过线上线下、进社区、进机构、进家庭等方式,普遍宣传科学育儿知识,把托育服务的安全与质量监管做扎实,真正做到“托得好”,让家长放心。
问:内江对普惠托育服务很重视,想问下有什么具体办法呢?
答:内江把普惠托育服务作为“30件甜蜜内江民生实事”之一,研究制定了“就近托”“一起托”“延伸托”等多个方面具体措施,满足群众多个方面的托育需求。内江已按照市委八届十次全会要求,制定了加快建设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的工作方案,很快将印发,计划用5年时间,力争每千人口托位数达到5个,将建成和储备接近2万个托位,普惠的托位要达到70%以上。
简单介绍下三个主要具体措施。一是将在年轻人集中的社区、园区等地方建设托育服务点,鼓励有条件的用人单位自己办托育、支持有条件的社区开办托育,方便群众“就近托”。二是制定印发“托幼一体化”工作文件,鼓励幼儿园开设托班,招收2-3岁婴幼儿,根据幼儿园实际情况,支持多孩家庭娃儿在一个幼儿园“一起托”。还将支持社会力量通过公家建民营企业来经营和民营企业建公家来帮助等多种方式,开展普惠托育服务,并逐步向乡村“延伸托”。
问:想创业但启动资金不够,有没有针对创业的低利息贷款项目?
答:可以找地方团委申请青创计划,有3-10万元免息贷款。
问:假期里,双职工家庭带娃难,托管班收费又太高,有没有公益的托管班,方便假期看护孩子?
答:内江共青团牵头在开展“爱心蜀托”公益假期托管班,在内江共青团或各县(市、区)团委的微信公众号上,按照项目推文预留联系信息,可进行报名咨询。
问:在内江工作好几年了,一直单身,除了工作就是家里,打不开交友圈子,有没有公益的交友渠道?
答:共青团有青恋计划+青年交友活动,开展剧本杀、密室逃脱、桌游、户外拓展交友等活动,让单身青年在活动中增进了解、碰撞火花。可以联系当地团委报名参加。
问:无障碍地图在哪里可以下载?
答:可以在内江市残疾人联合会官方网站下载PDF版本,网址是http://njscjrlhh.com,也就是“内江市残疾人联合会”的首个字母。这个PDF版的无障碍地图用处很大,里面详细介绍了内江市交通方面的无障碍情况——比如哪些公交站点有无障碍通道、高铁站的无障碍电梯具体在哪个位置、汽车站有没有无障碍斜坡、火车站有没有无障碍卫生间等等。残疾人朋友出门前看看,就能提前知道路线上哪些地方方便通行,不用再担心找不到合适的无障碍设施,出门心里更有底。
问:推动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对残疾人有什么好处呢?
答:推动市级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是为了让残疾人能得到更好的康复服务。康复中心有专业的医生和治疗师,还有各种专业康复设备。残疾人可以在康复中心进行康复训练,像肢体、智力、孤独症等康复项目都可以做。同时,康复中心为残疾儿童开展康复训练,帮助残疾儿童恢复一些身体功能,学习生活技能,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问:听说内江市委八届十次全会决定要发展残疾人慈善事业和助残社会组织,实施“博爱新光助残行动”。想问问,这个“博爱新光助残行动”具体会怎么开展呢?是会有新的助残项目,还是会着重培育助残社会组织?残疾人如何受益?
答:“博爱新光助残行动”依据市残联、市红十字会、市新联会共同签署的合作协议开展,围绕“3163”框架推进,既有新助残项目也注重助残力量整合培育,具体包括设立“博爱新光助残”专项基金用于“甜城星光・护苗助学”等惠残项目,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组建多支助残志愿服务队,强化轻度残疾人励志教育和残疾人群自救教育,提供法律咨询等法律援助服务,以及助力各方为残疾人事业建言献策,残疾人可在就业、公益服务、教育、法律保障等多方面受益,获得全面支持。
问:在关爱儿童,尤其是特殊儿童方面,妇联做了哪些工作?
答:一是营造关爱大环境。组织协调全市妇女儿童工作组40家组成单位共同实施《内江儿童发展纲要》,落实儿童优先原则,倡导儿童友好理念,全面保障儿童在健康、教育、法律、福利、环境等领域的合法权益。二是搭建关爱平台。开设“甜蜜内江·家课堂”,线上线下开展安全生产、科学家教、防溺水、亲子阅读等各类家教家风指导活动年均百余场,全面关爱广大家庭、服务儿童。三是整合关爱力量。动员市级各部门、社会组织、巾帼志愿者等多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儿童关爱活动,开展“爱心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三年行动,推动爱心妈妈与生活、学习、身心健康存在特殊困难的留守儿童结对关爱,引领全社会关爱保护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浓厚氛围。
问:现在有没有比较便捷的妇女维权咨询渠道?
答:如果妇女群众有维权咨询需求:一是可以通过拨打“12345”或“12338”热线电话联系。二是可以前往各县(市、区)综治中心妇女儿童维权窗口反映情况。三是可以到市及各县(市、区)妇联办公地点现场沟通。市妇联和各县(市、区)妇联地址及联系电话都可以通过网络查询。
问:现在很多女性要兼顾带娃与就业,请问内江针对妇女的职业技能培训有哪些?
答:妇女的职业技能培训是提升女性就业能力、促进性别平等和经济独立的重要举措。市、县各级妇联联合人社等部门每年都会开展各类公益培训,主要涵盖家政服务、电商直播、手工编织等领域。一是开展家政服务类培训。各级妇联联合家政培训机构经常组织妇女开展母婴护理、养老照护、收纳整理等技能培训。
今年,内江还将举办2025年四川省“天府妹子”巾帼家政职业技能竞赛内江片区赛,内江、资阳、自贡、泸州、宜宾等5地选手将同台竞技,开展养老护理、母婴护理、家务服务、收纳整理4个赛项的比拼,这也有助于促进女性就业,增加家庭收入,提升女性的社会地位和自信心。二是开展电商女主播能力提升培训。上半年,市妇联已开展电商直播公益培训班一期50人,培训内容主要为短视频运营、直播带货课程,涵盖人员主要是创业女性、农村巾帼致富带头人、就业困难女性、脱贫妇女及家庭女成员等,带动妇女就业创业。三是开展居家灵活就业技能培训。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我市目前已创建成功3个省级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基地,组织农村留守妇女开展毛织品编制、蒲葵种植、黄精种植加工等技能培训,带动周边妇女实现居家灵活就业创业。
记者: | 袁亮 |
编辑: | 唐中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