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举报
跟帖评论自律承诺
首页 ›› 热点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深度解读⑧丨推进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

时间:2022-07-15 10:49:39 来源:川观新闻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是在全省上下迈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喜迎党的二十大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省委书记王晓晖代表十一届省委所作的报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总结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明确了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要求和重点任务,必将指导新时代治蜀兴川各项事业不断发展进步。


当前,全省上下正以昂扬奋进姿态推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落地落实。为帮助大家深入学习领会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大会决策部署上来,川观新闻、川观智库特别邀请起草组成员对报告进行深度解读。敬请关注。


推进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强调要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兴先导型服务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对高质量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出了新要求。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要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必须把服务业创新发展作为主攻方向,立足四川实际,顺应发展潮流,加快形成服务经济发展新动能,建设现代服务业强省。


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大意义


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经济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四川已经迈入“服务经济时代”,服务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稳增长就要稳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到52.5%,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7.2%,贡献了全省62.1%的税收,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近年来,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始终高于全省GDP增速,有力支撑了四川经济增长。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峻冲击,稳住了服务业,就稳住了经济大盘。


保就业就要保服务业。全省700多万各类市场主体中,服务业市场主体占到近90%。服务业是吸纳就业主渠道,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比重达到44%,而且增长势头很快,2019年是36.9%,2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保就业,重在保市场主体;保市场主体,重在保服务业市场主体。


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要靠生产性服务业赋能。生产性服务业是产业价值链上的战略制高点,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占比约70%。四川生产性服务业比重仅38%,短板比较突出。“微笑曲线”两端都是服务业,服务业也是实体经济,占比提高不是对制造业的替代,而是产业高级化的表现。发展现代制造业和现代农业,就必须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扩大消费重在扩大服务消费。中国经济来到更多依靠内需拉动的新阶段,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四川是全国消费大省,消费对经济循环牵引带动作用愈加凸显。要保持这个第一拉动力稳定增长,需要持续挖掘消费潜力。现在,生活必需品消费需求弹性很小,需要瞄准中高收入阶层和外来消费者,大力发展文旅、康养、医美、家政等高品质的生活性服务业。


服务业开放是高水平开放的战略方向。服务全球化成为经济全球化进入新阶段的鲜明特征,国际经贸新规则制定的焦点逐渐转向服务领域。制造业能开放的基本都放开了,更大的开放空间在服务业。我国服务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2位,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八成集中在服务业。顺应世界贸易新趋势,必须以更大力度加快服务业开放,培育四川参与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


二、准确把握服务业发展趋势要求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世纪疫情反复冲击,服务业面临诸多新动向,需要顺应趋势、主动求变、抢占先机。


创新驱动引领新潮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刻变革,加速推进产业变革和消费革命,服务业领域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服务业创新发展进程。这就要求我们,更加突出创新第一动能,寻找并培育服务业新的增长源。


产业融合催生新赛道。三次产业之间融合共生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服务业是润滑剂、粘合剂、催化剂,通过产业渗透、交叉和重组等方式,引发产业功能形态、组织方式和商业模式变革。这就要求我们,大力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发展,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服务业、流通服务业,促进农商文旅融合发展。


数字赋能激发新活力。数字经济渗透到产业链供应链全生态,成为重组要素资源、重塑经济结构、改变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服务业数字化水平最高,占行业增加值比重40.7%。这就要求我们,加快数字化赋能,拓展服务业增长空间,为服务业在人民生活、社会治理、经济发展等领域创新应用提供丰富的场景和机遇。


品质生活呼唤新供给。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消费需求逐步从温饱型向舒适型、享受型转变,更加注重消费品质和层次,个性化、品质化已成服务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增强服务业优质供给能力,打响“四川服务”品牌,提升“服务四川”品质。


“双碳”战略带来新机遇。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影响深远的社会经济全面改革,传统服务业面临低碳化转型,新技术的开发利用对服务业发展提出了低碳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在推动全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中发挥服务业的助推作用,又要落实低碳要求促进服务业绿色转型。


人口变化创造新需求。我国人口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预测到2025年全国养老产业规模将达到12万亿元,2030年达到20万亿元。四川1800余万老年人的养老服务市场成为新的蓝海。为平缓出生人口下降趋势,中央和各地政府相继出台生育支持配套政策,托育服务市场拥有广阔前景。这就要求我们,更加重视“一老一小”群体发展,持续增加生活照料、康复护理、老年医疗、婴幼儿照护等专业化养老托育服务供给。


三、聚焦重点领域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


服务业面宽量大,需要综合考量未来趋势、行业前景、基础条件、发展所需,聚焦重点发力,转化优势创造优势,奠定现代服务业关键支撑。


一是大力支持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提升金融服务双圈实体经济的能级。坚持一体化协同发展原则,加快确立具有较强金融资源配置能力和辐射影响力的区域金融市场地位,支持境内外金融机构来川设立客服中心、运营管理中心、研发中心等后台服务中心,牵引金融总部加快向四川集聚。构建支撑西部陆海贸易和国际国内双循环的内陆金融开放服务体系,增强金融服务“一带一路”功能,提升支撑人民币“走出去”的区域战略地位。构建科创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等特色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中国(西部)金融科技发展高地。


二是实施消费外向化发展战略,建设中国西部面向全球的国际消费中心。四川有好山好水好菜,有条件打造国际消费目的地,把市场优势转化为高品质生活服务业的发展优势。当前,最好的抓手是抓商文旅融合。瞄准中高端客群市场,开拓更多国家级旅游精品线路,打造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依托流量聚集地营造国际化消费场景,探索打造区域跨境电商新零售中心和跨境电商特色商品口岸,争创服务消费型开放平台。要构建“买全球卖全球”的国际化服务消费平台,打造“中国(四川)国际熊猫消费节”活动品牌,让全球产品通过四川卖向全国,让中国特色消费品通过四川走向世界,让全球消费者来四川消费。


三是发展以航空为优势的现代物流,畅通内陆开放高地的国际国内双循环通道。四川不沿边、不靠海,扩大开放更多依赖航空货运,亟需建立充分释放双国际机场优势的现代国际物流体系。两个国际机场的年设计货邮吞吐量是300万吨,2021年国际货邮量仅16万吨。天府国际机场建设投资超1000亿元,需进一步加大运营投入,加快释放效益。关键之举在,鼓励国际龙头物流企业在川设立全货运航空基地,加密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城市航线,形成“枢纽对枢纽”运行模式。加快建设“空中+陆上”丝绸之路国际空铁公、成都国际铁路港集装箱铁公水等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一带一路”国际多式联运综合试验区。


四是打造科技服务创新策源地,支撑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科技服务是产业技术创新和全社会创新创造重要一环,是促进创新资源要素高效流动、集聚转化的连接器和加速器。四川科技服务产业底蕴深厚、优势突出。要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产品生产全周期的科技创新和创业服务体系,塑造更多先发优势。大力推进研发设计服务产业化,围绕研发设计布局产业,挖掘资源,集聚资源,加强集成攻关和联合研发。加快完善“全链条”功能服务平台,依托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天府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和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建设高标准技术交易市场体系。


五是聚焦“一老一小”需求,把养老托育服务业培育为新的增长点。四川作为人口大省,养老托育市场潜力很大,需要加快培育其成长壮大。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的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加快推进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支持建设集养老、托育等于一体的社区服务综合体,提升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功能;加强城乡公办养老机构建设,支持公办养老机构护理能力和消防安全改造提升。要因地制宜发展阳光康养、森林康养等旅居养老服务,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发展“药养”“食养”等特色养生养老服务。要加大养老托育专业人才培养,调整优化养老托育学科专业结构,强化从业人员技能培训。


六是系统推动川派餐饮产业化,推动四川餐饮服务业做大做强。川派餐饮名气较大,但附加值不高,最根本的差距在产业化程度低,需要从产业的角度去认识和发展川派餐饮,将川派餐饮培育成为行业标准清晰、生产供应链完整、流程服务科学、品牌特色突出的产业体系。制订四川餐饮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专项职业能力标准。从养殖、加工、配送等方面全方位完善川派餐饮供应链。开展标准化、规模化、绿色化种养殖,打造一批川菜绿色食材基地,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强化数字赋能,引导“线上+线下”餐饮服务链。开展川菜师傅培育计划,建立川菜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培育川菜和美食文化研究者队伍。


七是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培育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抓好成都市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推动在互联网、金融、教育、科技、医疗等领域扩大开放迈出更大步伐。做实国家数字、文化、中医药、人力资源、知识产权、语言服务等国家级服务贸易出口基地,引育一批市场主体。推动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向附加值更高的数字、文化等现代服务贸易转变。推动川菜、川灯走出去,培育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测试、维修维护保养、跨境租赁等新兴服务贸易。


四、强化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关键抓手


抓市场主体培育。坚持抓大扶小,以大企业大集团引领带动中小微企业发展,构筑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微企业铺天盖地的市场主体格局。开展梯度激励工程,重点培育龙头企业,推动一批创新型、引领型、示范型的领军企业、行业头部企业落户四川。实施“双千升规”行动,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及时升规。引导政府性产业投资基金优先投资初创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培育发展“行业小巨人”和“隐性冠军”。瞄准科技、咨询、金融、法律、会计税务及评估、人力资源等领域,培育一批专业化、品牌化中介服务机构。


抓载体平台打造。推动服务业重点产业集聚、重要资源集合、重大功能集成。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配套功能完善、市场主体密集、发展环境优良的服务业集聚区,布局一批服务业强县,推动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特色产业“一体化”发展。依托国家级和省级高新区,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依托国别园区、经开区、海关特殊监管区等,构建服务要素集聚高地;依托国家级、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打造“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新载体。结合国家和省“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实施,全力推动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


抓政策措施落地。发挥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定期研究服务业领域重大政策措施、重大产业项目安排、相关考核办法、制订服务业发展工作评价体系等。深化省领导联系重点产业机制,督促重点产业牵头部门抓好产业培育方案落地落实。强化政策落实调研会商,压实部门职责,把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政策落实到千家万户服务业市场主体上。

评论
川预审P4FD-R04F-062D-80J0号 | 网络视听许可证2306165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210005号 | 川新备 06-090011 | 蜀ICP备08002296号 | 川公网安备 51100202000151号
@ 2005 - 2022 www.scnj.tv     关于我们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链接 | 电话 0832-2119960 | 邮箱 sc-njtv@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