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举报
跟帖评论自律承诺
首页 ›› 热点

成都“黄码”人员核酸检测、看病就医咋个办?最新答疑→

时间:2022-07-21 17:22:39 来源:健康四川官微


疫情期间

健康码突然黄了、红了是怎么回事?

怎样才能让健康码转绿?

“黄码”人员去哪里做核酸检测?

又如何看病就医?

针对近期市民朋友共同关注的问题成都市卫健委为大家进行解答


哪些人员健康码会变“红码”?


需要采取禁止出行,集中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管理的人员。具体包括:


(一)核酸检测阳性人员、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近14天内有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人员等。


(二)应急处置疫情期间,其他需要紧急追踪隔离管理的高风险人员。


哪些人员健康码会变“黄码”?


按照省疫情防控指挥部排查规范要求,对中风险人员的健康码转为“黄码”,需要采取限制出行,就近核酸检测或查验有效核酸阴性证明后纳入社区健康监测管理。


如何申请转“绿码”?


1、“红码”人员在完成集中及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管理后,自动转为“绿码”。


2、如果健康码变成了“黄码”,请您在向社区报备的同时,做好个人防护,尽快完成三天两次核酸检测(间隔24小时),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天府健康码就会转为“绿码”。


发现 “红黄码”人员后,应采取哪些防控措施?


1、发现 “红码”人员,应立即向属地社区报告,做好个人防护,并就地将其隔离,等待转运管理。社区接报后,应立即向辖区指挥部报告,指挥部立即安排转运至就近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并开展流调和医学排查。


2、发现“黄码”人员,应劝止其进入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限制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飞机、火车、大巴等)出行。同时,劝其做好个人防护,通知属地社区对其做好排查管理和健康监测。


“黄码”人员到哪里做核酸检测?需要注意什么?


1、“黄码”人员需持本人有效身份证明,尽快、就近到成都市公布的“黄码”核酸检测定点医院的“黄码”人员专用通道进行核酸检测。


微信图片_20220721171737.png

(点击查看名单高清大图)


微信图片_20220721171816.png

(扫码下载名单)



2、“黄码”人员做核酸检测注意事项:


①“黄码”人员要规范佩戴好口罩,按“黄码”人员管控规定就近前往核酸检测定点医院。

②黄码定点检测医院应引导“黄码”人员前往检测专区,尽快完成核酸检测。

③“黄码”人员要如实报告流行病学史,如有中高风险区旅居史,立即分流到发热门诊排查;如无,采样后做好个人防护,按“黄码”人员管控规定自行回家。


3、从2022年7月15日起至成都市所有风险区清零为止,健康码“黄码”人员核酸检测免费。


“黄码”人员到哪里看病就医?要注意什么?


1、“黄码”人员到“黄码”患者医疗服务定点医疗机构就医:


微信图片_20220721171854.png

(点击查看名单高清大图)


微信图片_20220721171859.png

(扫码下载名单)


2、“黄码”人员就医注意事项:


①“黄码”人员要规范佩戴好口罩,按“黄码”人员管控规定就近前往医疗服务定点医院。

②医院发现“黄码”患者,应由专人引导至发热门诊,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和核酸检测。 

③现场核酸检测阴性的,可自行到相关临床科室诊治。现场核酸检测阳性的,就地留观隔离,等待复核排查,确诊后立即按规定转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院治疗。


3、对无核酸检测报告(证明)的危急重症患者,医院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优先实施救治,同时进行核酸检测。


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个体诊所能收治“黄码”患者吗?


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门诊部、个体诊所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得收治“黄码”患者。如“黄码”患者看病就医,应指导其规范佩戴口罩,告知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按“黄码”人员管控规定就近前往医疗服务定点医院。


使用“四川天府健康通”过程中需要咨询、申诉该怎么办?


群众可通过“四川天府健康通”小程序页面下方“常见问题”、“我要咨询”、“其他服务”-“我要申诉”以及“12345热线”多种渠道进行咨询申诉。


小编温馨提示

请广大市民朋友

关注个人健康状况防护措施不可松懈

编辑:陈俊
责编:刘桂莲
审核:郭扬
评论
川预审P4FD-R04F-062D-80J0号 | 网络视听许可证2306165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210005号 | 川新备 06-090011 | 蜀ICP备08002296号 | 川公网安备 51100202000151号
@ 2005 - 2022 www.scnj.tv     关于我们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链接 | 电话 0832-2119960 | 邮箱 sc-njtv@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