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泉非遗竹编 经纬之间蕴匠心
时间:2025-04-18 19:50:00 来源:i内江在资中县罗泉古镇的老街深处,一位银发匠人将岁月劈成细篾,七十余载竹丝翻飞间,他编织的不仅是器物,更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今年80岁的非遗传承人董宗德,用布满老茧的双手诠释着何为“一生择一事”。
在罗泉古镇一条铺满青石板的巷道里,记者见到了董宗德。看到记者到来,董宗德热情地将他的作品拿出来展示,作品题材丰富多样,有“宝塔镇河妖”竹编,凭借细腻的技法重现往昔历史;有“不忘初心”“红船”系列,饱含着对红色岁月深深的敬意;还有“绿水青山”等紧扣新时代主题的竹编,将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与时代的变迁巧妙地凝聚在作品中。
竹编手艺人 董宗德:
(自己)想着来整的,自己创作,你要自己创作,你要想象创作怎么做法。
记者凑近细细端详这些作品发现,董宗德处理过的竹篾薄透至极,细如发丝,却又坚韧异常。他巧妙运用挑一压一、绞丝编等技法,还融入了创新的奇思妙想,让原本不起眼的竹篾摇身一变,成为精美的艺术品。
竹编手艺人 董宗德:
编这种东西,不管是大和小,划的篾条有厚薄,有厚的,有薄的,那个厚的要组成这个小的,编出花样和艺术水平。
据董宗德介绍,早年他做过泥工,也搬过砖。青壮年时,他右手残疾,腿脚也不利索,干不了重体力活。好在父亲传授过他竹编手艺,让他得以维持生计。随着时代变迁,他从最初制作实用竹货,到如今创作出造型多变的竹编艺术品,每一件作品都融入了对当下生活的思考和对竹编的热爱。
邻居 伍庭中:
一般人弄不起,他是一只手 ,又是残疾人, 一般人都不会,也看不懂。
邻居 卢桂琴:
勤劳,真的是勤劳,你想一个人,一只手,能够创造出这些竹编产品,还是值得给他点赞。
为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民间技艺,2023年10月,以董宗德为传承人的罗泉竹编被列入第九批内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如今,董宗德的竹编艺术品不仅畅销省内外多个城市,甚至还有忠实粉丝将其带到了美国、新加坡等国家。
竹编手艺人 董宗德:
要实干精神,不管干什么,干工作,不管任何工作要干实践,不要嘴上,说始终嘴上你干不成功。
阳光透过青瓦,在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投下细密的光影。他摩挲着手中的竹编,那些发光的经纬线,连接着传统与未来。
记者: | 李骁 钟欣航 |
编辑: | 张磊 |
责编: | 彭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