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举报
跟帖评论自律承诺
首页 ›› 内江新闻

构建全链条治水模式 绘就绿色发展新图景

时间:2025-07-26 19:50:00 来源:i内江


近年来,我市以河湖长制为核心,创新打造全链条治水模式,通过制度构建、系统治理、文化赋能与效益转化,实现河湖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


在制度保障方面,我市已构建起“三维联动+数字赋能”的现代化治理体系。市级34名河长带头示范,带动县镇村三级2158名河长累计巡河超3万次,处置各类问题300余个。26个市级河长联系部门深入一线督导,民间“企业河长”“乡贤河长”等六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全民护河”的立体管护网络。依托大数据平台建立“河湖健康档案”,“河长+无人机”巡河模式覆盖沱江干流及34条支流,确保国控、省控断面水质100%达标,其中沱江出境断面稳定保持Ⅱ类水质。


在治理攻坚过程中,“水质提升+示范引领”双轨策略持续发力。通过开展“水体水质大提升行动”,对流域河流1000米范围内开展污染源摸排,通过清淤疏浚、生态修复、污染源管控组合拳推动全域水质达标,制定整改措施70条,发出预警提示100余次。东兴区“引沱入松”工程入选全国小型引调水示范工程,惠及3个乡镇16万人;威远县四方村“水美新村”建设获评全省十大典型案例。


此外,文化浸润与党建引领也为治水注入持久动力。我市广泛开展“河小青”志愿服务行动,组织3000余名青年参与巡河护河,形成“治水、护水、节水”文化共识。在防汛抗旱中建立“党员责任堤”,“党建+河湖长制”模式带动群众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


治理成果正转化为民生红利与发展动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超91.55%,资中县获批全省乡村水务建设县,隆昌市石盘滩灌区纳入水权水价改革试点。沱江生态廊道建成39处绿廊湿地,人均公园绿地达17.61平方米。30个省级水美新村、6条幸福河湖的打造,让“水美经济”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构建起生态优良、民生改善、发展增效的治水兴水新格局。

记者:敬双宇
编辑:唐贞
责编:彭川
评论
川预审P4FD-R04F-062D-80J0号 | 网络视听许可证2306165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210005号 | 川新备 06-090011 | 蜀ICP备08002296号 | 川公网安备 51100202000151号
@ 2005 - 2022 www.scnj.tv     关于我们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链接 | 电话 0832-2119960 | 邮箱 sc-njtv@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