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五提升”:内江携手通江共育桃李
时间:2024-05-22 17:58:28 来源:i内江2021年5月20日,内江、通江两地成功结缘,从此开启了省内城市携手同行,迈步共同富裕的崭新征程。
教育帮扶,是内江通江共谱“两江”情缘的重要内容。内江派出的两轮帮扶干部人才,来自教育战线的就有7名。
与此同时,按照中央组织部统一部署和省委、市委关于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安排,2022年8月,内江六中选派了由3名校中层干部和3名专任教师组成的“3+3”教育教学管理团队,奔赴巴中通江二中,开始了“组团式”教育帮扶。
两江携手,共育桃李!三年来,内江帮扶团队扎根通江教学一线,聚焦“五提升”,实施“输血”和“造血”相结合的帮扶策略,有效助推了通江教育发展,增进了内江通江两地情谊。
注重资金投入保障,提升教育基础设施
教学楼墙壁、教室外墙、廊道……走进通江县高明小学,目之所及,皆是设计精美、个性鲜明、内容丰富的“文化墙”,成为校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开展帮扶工作三年来,内江共投入结对帮扶资金近300万元实施教学设施改善项目6个,支持通江县高明小学文化体系建设,通江县职业中学提升改造教育实训基地1个,采购教学一体机25台,改造通江三中围墙60米,新建排球训练场250平方米,改造功能室210平方米。
同时,内江投入50万元助力通江教育领军人才培养,培训骨干教师300人次,帮助培养骨干校长3名,学科带头人20人。
参与学校日常管理,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参与学校日常管理,是帮扶干部的重要职责。
帮扶干部把内江教育管理经验结合通江实际进行合理优化,协助通江二中修订完善了《班主任工作常规》等十余项制度,协助开展全校班风学风整顿,德育班教学管理,学生公寓零点行动,课堂教学巡堂活动等工作,
同时,在通江实验小学探索构建“三重三层”立体帮扶体系,即:重党建,重制度,重实干,从教育教学、创造条件、提供帮助三个层面。从而,寻找各方资源和地方支持,让帮扶工作落到实处,促进被帮扶学校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
强化挖潜借力赋能,提升教师队伍能力
在教学方面,帮扶队员开展了40余节示范课和研讨课,向通江师生展示了内江教师的教学风采。在教研方面,开展学科专题研讨会30余次,分享交流内江六中“学启思”教学方法。
采取“1+1”“1+N”方式结成帮扶力量对子13对,师徒之间相互深入课堂听课,对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指导,从经验上“传”、业务上“帮”、方法上“带”,相互提高工作能力水平。
开展市中区和通江县基础教育的联合教研,威远县、资中县和通江县职业教育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两地教师互动20余人次,有效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提升。
其中,被帮扶教师杨姝琼和程倩,在2022年“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中分别获得县级“国家精品课”一等奖和二等奖。1名老师加入四川省名师工作室内江工作站,共同研究“项目式”教学法。
营造全面育人环境,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春风化雨铸师魂,家校协同育英才。教育,需要家校合作来完成。
帮扶干部在通江县实验中学探索深化家访活动,以初中一个班级为试点,组织教师入户家访,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主动深入学生家庭开展家访20余次,变“送教育”为“种教育”,受到了全体教师的一致好评和“效仿”。
同时,在通江职业中学探索任务驱动式、启发式、探究式等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推动内江教学方式在通江课堂上的运用。
打造教育帮扶特色,提升帮扶影响力
内江六中陈占波老师是帮扶通江二中的一名老师。巧的是,他的妻子吴玲洁就是通江人,且在通江二中读过书。于是,夫妻同心一起奔赴通江,共谱“两江”情谊。他们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并受到新闻媒体的关注。
帮扶工作开展三年来,从内江到通江,“两江”的“双向奔赴”帮扶工作事迹先后在共产党员网和甜城先锋网报道;帮扶日记《一位援通工作者对女儿的深情告白》在两地教体系统引发热烈反响,帮扶工作影响力不断提升。
两地还开展“赠送书籍留书香,交换智慧共进步”捐书活动,打造党建引领帮扶工作共同体。
记者: | 徐艳梅 |
编辑: | 唐中明 |